李嘉誠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成為全球華人所敬仰的首富級人物。成功背后,他發(fā)家的歷程卻是充滿艱辛。15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為了養(yǎng)活母親和三 個弟弟,李嘉誠被迫中斷學業(yè),開始養(yǎng)家糊口。當過茶樓的跑堂、做過鐘表店的店員、跑過五金廠的推銷員,而當他用自己平時省吃儉用的積蓄創(chuàng)辦一個塑膠花廠時才真正開始了他的事業(yè)。從一無所有到穩(wěn)固的財富帝國,李嘉誠在做事、做人上的哲學都值得借鑒。
今年5月25日,84歲的李嘉誠高調公開宣布分家方案,長子接管旗下家族資產,次子則給予資金讓其在家族企業(yè)外開拓,避免兄弟相爭。兩個月后,華人首富李嘉誠兌現(xiàn)諾言,完成了其數(shù)千億港元家產的劃分。其簡單清晰的分割方案或將成為日后華人富豪家族分產的范本。
今次重溫李嘉誠經典文章《賺錢的藝術》《管理的藝術》及《奉獻的藝術》,這些文字傳達給我們的, 不僅是李先生作為一代華商領袖的人格魅力和商業(yè)“秘籍”,更重要的是他所致力宣揚的企業(yè)家當以誠實奉獻的精神推動社會進步的精神內涵。
李嘉誠(資料圖)
我每次出門,在機場都看到有關于我的書籍,不知道為什么其中最多人感興趣的題目,總是離不開我如何賺錢,既然那么多人有興趣,我今天便選定了這題目。
首先,讓我回顧一下我和長和系的發(fā)展里程碑:1940年因戰(zhàn)亂隨家人從內地去港1943年父親因貧病失救去世,負起家庭重擔1950年創(chuàng)立長江塑膠廠,1971年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1972年長江實業(yè)集團上市,1979年從匯豐銀行收購英資和記黃埔集團22.4%。
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很多人只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經忘記,甚至不理解其中的過程,我們公司現(xiàn)時擁有的一切,其實是經過全體人員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團業(yè)務已遍布41個國家,雇員人數(shù)逾15萬。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我事業(yè)剛起步時,除了個人赤手空拳,我沒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優(yōu)越的條件,一點也沒有,這包括資金、人脈、市場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個誤解,以為我們公司快速擴展是和壟斷市場有關,其實我個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樣,都要在不斷的競爭中成長。
當我整理公司發(fā)展資料時,最明顯的是我們參與不同行業(yè)的時候,市場內已有很強和具實力的競爭對手擔當主導角色,究竟“老二如何變第一”?
或者更正確地說:“老三老四老五如何變第一第二”。我們今天可以探討一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