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不卡免费观看,在线亚洲精品,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日韩高清第一页

ARTAND: 以人為本 讓藝術品交易更扁平

2014/11/17 10:10      郭文俊

(孫瑩作品)

對早期競爭特別激烈的藝術家們來說,成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走出第一步。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作品賣出去,年輕的藝術家們通常需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畫廊就是其中一種。

在線下的藝術品交易鏈條中,畫廊類的藝術機構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那些并沒有太多推廣渠道的藝術家通常會抱著自己的作品去找畫廊,以合作或者代理的方式同談妥的畫廊簽約,再借助于畫廊通往下游的能力,比如推介、展覽等,把自己的作品銷售到藏家那里。

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常會存在一個問題:線下運營的高支出讓畫廊變成了一件成本頗高的生意,因此在簽約藝術家時,通常會根據以往經驗設置較高門檻;而在另一端藝術家,尤其是每年大量入行的新人,則不得不要面對相當激烈的早期競爭,比如大量畫家聚集的宋莊。流量大而入口窄,對許多尚未攢下名氣的藝術家來說,在早期和畫廊的交易其實是件并不對等卻也別無選擇的事情。

這樣的情況劉強經歷過很多次,為了把非科班出身的妻子孫瑩的作品推廣出去,劉強抱著她的油畫作品一直在798內游走。畫廊老板每天見的新人按照背景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專業(yè)出身、師從名家,這類人少;一類則相對弱勢,量卻很大。孫瑩屬于后一種,所以劉強一直處在被拒絕的狀態(tài)。

(ARTAND 創(chuàng)始人劉強)

在幫孫瑩推廣之前,劉強一直離藝術圈不遠不近。他在吉林藝術學院學了五年雕塑之后也曾留校任教了一段時間,后來就跑到北京,在雅昌藝術網做編輯,主要負責論壇和博客板塊的運營;2009年加入新浪微博早期團隊并主管社區(qū)產品業(yè)務,在微博上市之前卻決定退出創(chuàng)業(yè)。

劉強很看好教育和醫(yī)療領域的發(fā)展前景,可分析來分析去,發(fā)現(xiàn)自己最熟悉的還是藝術圈,但又覺得太小眾。真正讓劉強發(fā)現(xiàn) ARTAND 這事可行的卻是孫瑩:2009年左右,豆瓣小站開通,孫瑩在上面建了個人小站,經常把自己的畫作傳上去。通過持續(xù)地和關注者互動,再加上豆瓣方面的運營,劉強發(fā)現(xiàn)孫瑩在這里不僅收獲了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還能不斷地把作品賣出去。在這基礎上,孫瑩后來又到線下開了畫展、簽約了不錯的畫廊,成為了一名“職業(yè)藝術家”。

孫瑩從“草根藝術家”到“職業(yè)藝術家”的經歷讓劉強看到了社區(qū)的力量,這也構成了 ARTAND 后來的產品形態(tài):以社區(qū)的形式吸引藝術家入駐,再通過對早期藝術家的展示、發(fā)現(xiàn)延伸到藝術品的交易,從而進一步吸引鏈條中下游機構的入駐,讓早期藝術家流入市場的入口相對變寬。

之所以說 ARTAND“以人為本”,更多地是指同其他的藝術品電商相比,ARTAND 更強調在藝術品交易中藝術家的能量。同豆瓣小站的思路類似,在 ARTAND 上,每個入駐的藝術家可以建設一個個人主頁,包含動態(tài)流、個人簡介、作品集、文章(類似于博客)以及出售作品等,每個板塊又都有交流模塊,也就是說,藝術家可以通過 ARTAND 展示自己、和同行或者粉絲交流,并在這個過程中達到運營自己的效果,最終完成作品交易。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同線下找畫廊、辦展覽的方式又有所不同的是,線上的展示方式降低了新興藝術家自我推廣的門檻,并能將受眾關注的視角更多地回歸到藝術家本身以及作品上,從而減少諸如出身、背景在這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讓早期藝術家的自我展示也更加扁平。

目前在 ARTAND 上入駐的藝術家主要有繪畫和雕塑兩大類,據劉強介紹,之后還會豐富更多方向的藝術品。不過 ARTAND 上目前還沒有分類瀏覽和搜索功能,交易的導向性并不明顯,更多地還是鼓勵藝術家的展示和互動。

藝術家的逐漸進入之后,劉強接下來還想引入畫廊、博物館、拍賣公司等藝術機構,并以“加 V”的形式來構建 ARTAND 上的社區(qū)規(guī)則:在藝術家和藏家方面,線上的方式可以讓雙方溝通更順暢、也能進行直接交易,方便藝術家職業(yè)生涯起步;而專業(yè)藝術機構的引入則能夠通過專業(yè)的藝術機構讓藝術家走得更遠一些,看重的是藝術家起步之后的發(fā)展空間。

雖然互聯(lián)網用“去中介化”的方式大刀闊斧地進入了許多領域,但劉強的方式明顯要謹慎了許多:從 ARTAND當前的形態(tài)來看,去中介化更多地作用在藝術家生涯的第一步,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入行的門檻降低、并培養(yǎng)出自己的核心粉絲;但當前期的積累完成之后,在業(yè)內嶄露頭角的藝術家大多數(shù)還是要和專業(yè)的藝術機構對接,去到更大的舞臺,畢竟當下線上電商的藝術品交易方式所針對更多的還是大眾級的消費市場,需要的是挖掘更多的藝術家和更多的消費者。

而在這種情況下, 劉強對ARTAND的想法很可能是先使之成為一個入口,再以此為基礎搭建圍繞著藝術鏈條運轉的生態(tài)社區(qū):年輕的藝術家在此入行,并在和同行、藏家的交流中獲得成長,從而進一步對接線下的藝術機構,在這個過程中,ARTAND就可以涉及交易;而對藝術機構來說,ARTAND上則既有“小鮮肉”、又有各式各樣的合作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 ARTAND又能夠以平臺角色出現(xiàn)。

在劉強看來,之后更適合藝術品交易的方式應該是“線上線下的相結合”:起步時可以在線上展覽、之后再以線下的形式展覽實體展品,最終當影響力足夠大時,又可以借助線上的形式來突破線下的時間、地點等物理局限。

上線5個月時間以來,ARTAND 目前已經吸引了5000名左右的用戶注冊,其中42%左右的為藝術家,并為 ARTAND 貢獻了超過2萬件的線上藝術品,其中一半左右則被標記為出售狀態(tài)。

在其余的注冊用戶中,根據劉強統(tǒng)計的數(shù)據,這11%的為收藏家,而以47%份額占據最大比重的則為愛好者。因此ARTAND 接下來的重點不僅會放在繼續(xù)吸引藝術家入駐上,還將以更多元的方式運營消費者端,除了吸引更多的愛好者進入,還要引導愛好者向收藏者的轉變,來培育大眾級的藝術品消費市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