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全球各大股票市場延續(xù)了2017年年末的上漲趨勢,繼續(xù)攀升。唯新三板市場“與眾不同”,做市指數延續(xù)著2017年年末的下跌走勢,持續(xù)縮量陰跌。
我們先來看美股。2017年,美股三大指數——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標普500指數分別上漲25.68%、29.11%、19.86%,而進入2018年以來,三大指數更是屢創(chuàng)新高,年初至今(1月24日),漲幅分別達到5.53%、7.34%、5.80%。
道瓊斯指數2017年至今表現
納斯達克指數2017年至今表現
標普500指數2017年至今表現
相較于美股。國內資本市場這兩年的表現也同樣不俗。以香港恒生指數為例,2017年恒生指數上漲了35.99%,而截至今日(1月24日),恒生指數盤中再創(chuàng)新高,最終報收32958.69點,2018年至今漲幅高達10.16%。
恒生指數2017年至今盤內表現
至于A股市場,上證指數成功于1月22日登上3500點,年初至今漲幅更高達7.63%,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6.56%的漲幅。
上證指數2017年至今盤內表現
但反觀作為我國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新三板市場,卻只能用失望來形容了。新三板做市指數在2017年初經歷了一波上漲之后,便開始了長達一年的陰跌,最終,做市指數在2017年下跌了10.65%,而就在今日(1月24日),做市指數又跌破了960點,2018年至今,該指數已經累計跌了3.42%。
三板做市2017年至今盤內表現
去年12月22日,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副總經理隋強和副總經理張梅一起亮相新聞發(fā)布會,宣布新三板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相關政策。對一直以來備受市場各方關注的“交易制度”、“分層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做出了新的安排。最終敲定新三板將于2018年1月15日邁進集合競價時代。彼時,市場各方對新政可以說是充滿期待。
就在上周一,2018年1月15日,新三板市場終于等來了新交易制度的實施。但從運行情況來看,上周,新三板市場交易總額卻下降明顯,日均交易額僅為2017年日均交易額的一半不到。從幾種交易方式的成交量來看,盤后協(xié)議轉讓成交量占比更大,盤后大宗交易需求占據了主導。
上周市場交易情況一覽
指數方面,競價交易實施以來,做市指數多次下挫、屢創(chuàng)新低,截至今日,三板做市報收959.65點,2018年至今跌幅達到3.42%。新交易制度的推出對新三板市場的提振作用,恐怕令大多數市場參與者失望了。
事實上,新三板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市場中買家數量太少,不解決這個問題,任何有關流動性的改革措施,恐怕都難以明顯起效。有市場人士稱,預期落空后,只怕市場還會加速下跌。去年兩會期間,當時,正好趕上新三板第二次分層,再加上政策預期,做市指數也曾有過一波小高潮,但預期落空后,做市指數卻迎來了一波更快更猛的下跌,與現在的情況一般無二。
盡管如此,毋庸置疑的是,當前的競價交易,確實使得新三板市場交易價格變得公允了。而定價問題解決了,后續(xù)的交易、融資、股權質押、并購重組等都有了公允的價格作為參考,這也為后續(xù)進一步放大市場交易量奠定基礎。但是這一日的到來,需要我們更加耐心的等待。
聲明:本文來自 犀牛之星
相關閱讀